赴汤蹈火
成语 | 赴汤蹈火 |
---|---|
拼音 | fù tāng dǎo huǒ |
释义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出处 | 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
正音 | 赴;不能读作“pū”;蹈;不能读作“tāo”。 |
辨形 | 蹈;不能写作“滔”或“倒”。 |
近义 | 两肋插刀 历尽艰险 不避汤火 奋不顾身 像出生入死 冲锋陷阵 粉身碎骨 马革裹尸 探汤蹈火 出死入生 赴蹈汤火 赴火蹈刃 出生入死 肝脑涂地 杀身致命 |
用法 | 比喻奋不顾身;不避危险。一般作谓语。 |
结构 | 联合式。 |
例句 |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视死如归。 |
英译 |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defy all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
故事 |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已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糜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
接龙 | 火耕流种 种学织文 文章经济 济窍飘风 风雨凄凄 凄风冷雨 雨散云飞 飞龙乘云 云泥之别 别无长物 物至则反 反躬自责 责备求全 全民皆兵 兵多者败 败化伤风 风骨峭峻 峻宇雕墙 墙上泥皮 皮肤之见 见鞍思马 马耳春风 风驰霆击 击钟陈鼎 鼎足而三 三姑六婆 婆娑起舞 舞弊营私 私心杂念 念念不忘 忘年之交 交能易作 作茧自缚 缚鸡之力 力屈计穷 穷凶极虐 虐老兽心 心不两用 用非所学 学而不厌 厌故喜新 新故代谢 谢庭兰玉 玉粒桂薪 薪桂米珠 珠盘玉敦 敦本务实 实至名归 归奇顾怪 怪雨盲风 风云之志 志在千里 里勾外连 连三接四 四海升平 平治天下 下落不明 明珠投暗 暗箭伤人 人神共嫉 嫉贤傲士 士饱马腾 腾达飞黄 黄冠草履 履霜坚冰 冰壶玉尺 尺璧寸阴 阴山背后 后海先河 河清云庆 庆吊不行 行不由径 径情直行 行者让路 路不拾遗 遗落世事 事无二成 成日成夜 夜不闭户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