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
成语 | 急功近利 |
---|---|
拼音 | jí gōng jìn lì |
释义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出处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对胶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
辨形 | 利;不能写作“力”;近;不能写作“进”。 |
近义 | 急于求成 拔苗助长 操之过急 好高骛远 打草惊蛇 饮鸩止渴 鼠目寸光 贪功求名 |
用法 | 多形容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利益。也作“急功好利”。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
结构 | 联合式。 |
例句 | 搞学术研究需要刻苦钻研;长期努力;~是不行的。 |
英译 |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 |
故事 |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的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 在汉武帝时期,因朝廷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赋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诸侯王那里担任了国相之职。但是没过多久,董仲舒却因才遭妒,备受其他官员的排挤,后因提出“灾乱说”而被人诬陷有颠覆国家的意图,差点被处死。汉武帝念及旧情,亲自出面赦免了他。后来,汉武帝听从丞相公孙弘的一间,将其派往胶西。让他做了胶西王国相。 公孙弘与董仲舒同为儒学经师。公孙弘擅长逢迎附和,深得汉武帝的器重,被任命为丞相。董仲舒却时常不识时务,正言直谏,汉武帝对他恨头疼,所以敬而远之。公孙弘一直以来都嫉妒董仲舒的才华,这次,他找到了机会,希望可以一举铲除董仲舒。举荐,也是有计划的谋杀。 胶西王是汉武帝的兄长,依仗自己是汉室宗亲,有恃无恐,骄横暴戾。之前,朝廷派去的国相统统被他以各种罪名斩杀,无一幸免。幸运的是,因为董仲舒的声名与才学,胶西王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一次,胶西王对董仲舒说:“勾践的贤明,加上范蠡(lí)、文种的才能,我认为这是越国的‘三仁’,你怎么看待这三仁呢?当初齐桓公有问题请教管仲,我的疑虑就由先生解决了。” 董仲舒回答说:“我才疏学浅,没能力决断大王的疑虑。虽然如此,大王向我提问,我不能不尽我所知回答。我听说,过去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柳下惠回答说:‘不行。’他退下来满脸忧愁地说:‘我听说,阴谋侵略邻国的,不会向仁爱者讨教,这次国君为什么问我呢?’可见,柳下惠连被问都觉得羞耻,更别说参与讨伐齐国了!由此看来,越国本来就没有一个‘仁’,哪来的‘三仁’?所谓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尧、舜、禹就是榜样!” |
接龙 | 利深祸速 速战速决 决胜庙堂 堂堂正正 正直无邪 邪魔怪道 道殣相属 属毛离里 里外夹攻 攻瑕索垢 垢面蓬头 头足异处 处之泰然 然糠自照 照章办事 事款则圆 圆木警枕 枕稳衾温 温席扇枕 枕石寝绳 绳锯木断 断无此理 理屈词穷 穷途之哭 哭哭啼啼 啼天哭地 地覆天翻 翻来覆去 去本趋末 末路穷途 途穷日暮 暮夜怀金 金匮石室 室徒四壁 壁间蛇影 影只形单 单刀赴会 会道能说 说今道古 古是今非 非昔是今 今夕何夕 夕惕朝乾 乾乾翼翼 翼翼飞鸾 鸾翱凤翥 翥凤翔鸾 鸾胶凤丝 丝分缕解 解甲休兵 兵贵先声 声吞气忍 忍垢偷生 生荣死哀 哀感天地 地广人稀 稀世之宝 宝刀不老 老成练达 达观知命 命世之才 才子佳人 人世沧桑 桑弧蓬矢 矢石之难 难进易退 退有后言 言多伤行 行若无事 事在萧墙 墙上泥皮 皮里抽肉 肉眼惠眉 眉目传情 情不自禁 禁中颇牧 牧猪奴戏 戏蝶游蜂 蜂攒蚁集 查看更多 |